Ctrl + D 收藏本页
不能专心论坛
欢迎光临,请登陆注册
当前路径:不能专心论坛 / 分类浏览 / 谈古说今 | 发表新文章
中国高等教育十年改革完败? 大学成拉动GDP工具 - 谈古说今 - 浏览文章 - 不能专心论坛 - 不能专心多功能集合网站
主题开始:

中国高等教育十年改革完败? 大学成拉动GDP工具

Gwaiter.com
  “中国高等教育一个很显著的特征便是官僚治校,从本质上说,中国的高等教育管理实际上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延伸。”

  ——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英国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学院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研究主任)

  郑永年:高教改革必须去行政化

  王玲

  十年前,中国高等教育开始大规模扩招。在本来意义上,这有助于高教向更多的社会群体开放。但结果并非如此。教育资源正加速向富人集中、高教不欢迎穷人在过去的十年中表现得愈发明显——前几天,上海海事大学的贫困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以一种极为痛苦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事实上,教育体制的不公平在中国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甚至可以说它只是冰山露出的一角。

  高等教育沦为拉动GDP增长的产业

  在西方,大学公认的职责有二:人才的培养;新的知识体系的产生。中国的教育改革初衷是好的,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然而实际操作起来却走向了反面:教育要成为拉动GDP增长的产业。这实际上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把原本属于社会政策的教育体制划到经济政策中去了。

  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在中国被混为一谈。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社会政策是带有明显的公益性质的,和经济政策根本就是两个概念。在经济政策的范畴内去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中国独树一帜。

  在这种指导思想的引领下,高校不可避免地成为各级政府和教育机构(包括大学本身)的盈利机构,成为一个经济单位。大规模高校合并、扩招让大学能够多收学费,而连年的学费上涨更是普遍趋势;大学城和大规模的基建让高校负债累累,而政府又通过各种办法把债务重新转嫁给社会;大规模的专科甚至高职升至本科,让一些能够培养技术人才的学校摇身变为培养“高级人才”的本科学校。

  以教育产业化为目标的教育改革(尽管有关部门否认有这样的政策)一直对农村的学生不利。越来越多的高中和大学已经变成了一些人追求经济利益的工具。他们的对像是有钱有势者,而非无钱无势的农村学生。1981年我上大学的时候,班上有大概一半的学生来自农村,现在,农村的学生数量下降到了令人心寒的17.7%。不要忘记的是,农村人口还是中国的大多数。

  事实上,中国高等教育的产业化甚至让国外的高等院校嗅出了商机。打个比方,英国的大学在本土和欧盟的学费是3000英镑左右,而针对中国的学生可以收10000多英镑的学费,用高学费来赚钱的事情在英国本土是不会做的,而他们却很好地学会了中国的“教育产业化”理念。

  真正的“产学研”结合,将教育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动力,这很重要。中国的高教一方面拼命搞产业化,但另一方面已经成为产业升级的一大瓶颈。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同时企业找不到高技能工人。处于早期工业化时代的中国因为不重视一些基础技术、工艺的开发,导致中国的制造业一直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低端,产品的附加值很低。

  泛政治化的高教体制

  中国高等教育一个很显著的特征便是官僚治校。大学的行政化倾向十分突出,但凡从海外引进“杰出人才”立即假以官职,结果往往是纷繁冗杂的行政事务将其专业治学的精神扼杀。

  从本质上说,中国的高等教育管理实际上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延伸,高等教育体制内的评价体系也是官僚化的“政绩评价”,高等教育体制变成了官僚体制的附属品。不懂教育或者教育理念被官僚化的管理者在评价高等教育时,首要的指标就是所谓的学术成果。SCI,在一些人看来SCI真的就是“Stupid Chinese Idea”。这在美国等教育发达的国家来说是不可思议的。美国的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专家罗珊(Stanley Rosen)教授曾经在自己的研究中提及中国社科类研究的核心期刊问题,直言会导致“学术腐败”。

  中国高等教育的践行者要么被官僚化,要么被排除在体制之外。实际上也是如此,中国的学术大佬俨然已经形成“利益集团”,瓜分着国家的科研基金投入,而产出就是重复、扩张性、低水平的研究成果。

  在这种体制下,很难培养出真正的人才,以“政绩观”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人们变得急功近利很容易理解。中国的高等教育和整个社会一样遵循“精英淘汰”制,很难吸引到真正的人才。

  让教育家来进行教育改革

  我一直关心中国的高等教育,不仅仅因为我自己曾经是在中国受到高等教育,更因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到目前为止如果用两个字来总结的话,只有“失败”。

  中国的高等教育到现在还能苟延残喘,有很大一部分是利用了普通老百姓的“美好幻想”:在几十年前,人们可以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来改变自身的地位,但现在看来,人在社会的地位变化和金钱的多少相关联,而和自己的努力越来越不相关。“给我钱,我给你小孩找到上大学的路子,”年轻一代的很多人因此相信,钱而非自己的努力是通往成功的关键要素。在我看来,当这个国家不给大多数年轻人以希望的时候,这个国家的未来堪忧。

  但如果仅仅是盯着教育体制本身去改还是毫无希望,我之前讲过,高等教育体制在中国是经济政策的一部分,教育体制改革的失败只是中国现行泛行政化政治体制的折射而已。

  中国高等教育的去行政化非常重要,真正让教育家来进行教育改革。当然这里所说的教育家并不是指单单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而是忠诚于高等教育理念的人。这样讲并不是排挤政治家,恰恰相反,教育的改革需要好的政治家来支持。

  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应该让民办学校、注重技术的高职高专院校发展。事实上,像美国这样发展到工业化后期的国家,小区大学的作用仍然举足轻重。真正好的高等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中国的高等教育不可能孤立于整个社会体制进行改革,很难相信南方科技大学能够成功。能不能够摆脱中国的整个社会体制存在?搞不好,又是一种政绩工程。人们对这种尝试抱的希望不要太大。

0跟贴⇩
作者:专心论坛(2010-01-12 18:39:25),[首贴]
Gwaiter.com
相关文章
中国股市十大潜定律
中国南方增直辖市 广州深圳成热门
中国毕业生出路最好的10所大学
官多为患 中国数十万官员大换届
中国十大经典爱情评选启动 杨翁恋将入选
中国高层对官商勾结已经忍无可忍
中国教育中五大恶意的谎言 让我们变得平庸
中国教育为杨振宁培养了一个好媳妇
中国人事改革出现新趋向 党外干部跃入决策层
中国高等教育最诡异:招聘难!遍寻找不到本科生
中国股市13年来最大月跌幅 2008不妨多元投资
2009中国一流大学名单(共15所)
中国信息安全专家:网络成西方渗透工具
空中飘下百元大钞 温州马大哈晒被子成洒钱雨
中国即将调整货币政策 引发股市暴跌
中国收入分配方案或有改革大动作 个税以家庭为单位
中国警界面临改革压力 太原警察全员下岗竞聘
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 腐败多发民怨重成为诱因
中国高层整治换届腐败 跑官被指权力玩弄制度
中国最能吹牛的九所大学
中国股市向华尔街发出警讯
中国八年来72名亿万富翁死亡 过劳成第一杀手
新中国性教育六十年:知青下乡初见猪狗交配惊呆
中国重金培养的东盟却瞬间成为美国的工具
中国好声音肮脏内幕大曝光
谢谢您的阅读
(总0跟贴)
跟贴开始:
评论文章
欢迎光临,请登陆注册,如果不登陆,将会在您所发布的内容后附上明文IP地址。
心情:
内容: 特殊效果代码、论坛帮助、发贴规则,您所发布的内容必需遵守此规则,
禁止发布任何不适于在工作时浏览、不适于与家人共同观看的不健康内容,一律彻底删除处理!
附件: +加多个附件
返回论坛首页
返回顶部
不能专心论坛 2025-09-23T11:04:13+08:00